1886年1月29日,当卡尔·本茨成功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单缸汽油发动机的时候,他一定想不到130多年后的今天,内燃机能够进化到如此登峰造极的程度;而更令他无法想到的,还有内燃机很可能在不久之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来自政策的死刑判决
也许是迫于环保压力,也许是出于政治目的,又或许是因为经济原因。但无论初衷如何,最后的结果却高度统一,那就是多个国家都已放出消息,将会在2030-2040年时正式禁售传统的内燃机汽车。
不久前,荷兰的劳工党作出公开提案,要求从2025年开始,禁止在荷兰本国销售传统的汽油和柴油汽车,并确保在2025年之后,荷兰境内的所有新车都必须是新能源汽车。
同样激进的还有挪威。据当地媒体报道,挪威的四个主要政党也已经就2025年起禁止在本国销售燃油汽车一事达成了共识。另外,因为电动汽车目前在挪威的销量几乎占到了全部新车的四分之一,所以在推广新能源车时遇到的阻力远远小于其他国家。
而就连汽车的发源地、汽车工业最为发达的德国,此次也选择了大义灭亲。近期,德国联邦参议院通过了关于2030年后禁售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提案,并且还建议德国政府敦促其它欧盟成员国也接受这一建议,即2030年后只允许零排放的汽车上路。估计听到这个消息,卡尔·本茨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
至于同为超级人口大国的邻邦印度,也于近日对外宣称,将在2030年之后将全面停止销售以石油燃料为动力的车辆,届时在印度境内只允许售卖电动汽车,并争取在2032年全面实现车辆电动化。
相比之下,法国人给车企留下的时间还算充裕,计划从2040年开始全面停止出售汽油车和柴油车,并完全淘汰使用时间超过20年以及在2001年前出售的汽油车。虽然离正式禁售还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但从此以后法国街头上的古董小车将会永远成为历史。
而国内虽然暂时还没有出台类似的“一刀切”政策,但日益收紧的排放法规和新能源积分办法的出台,其实也相当于拿着小皮鞭把车企们往新能源之路上赶。
巨头车企入赘山寨作坊
而在高压政策之下,主机厂们能做的似乎也只有选择妥协。
最直接的做法就是从产品下手。其实早在各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之前,许多主机厂们就已经开始了对于新能源车的研发。只是相比于现在,因为没有了来自政策和销量的压力,工程师们反而能够脑洞大开,并由此诞生了一批非常超前的新能源概念车。
比如早在2006年,宝马就曾推出过一款名为BMW Hydrogen 7的车型。这台在E66基础上研发而成的7系是一台氢能源车,其拥有两个燃料箱,分别可存储7.99kg的液态氢和74升的汽油,最关键的是搭载的V12发动机既可以燃烧氢燃料,又可以使用汽油。并且在使用氢燃料的时候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0排放。
又比如雪佛兰在2007年推出的volt沃兰达,其搭载的E-Flex动力推进系统可通过外接电源充电获取驱动汽车所需要的电力,而在储蓄的电力耗尽后还可以将汽油、乙醇、生物柴油、氢气等能源转化成电能,从而为车辆的行驶确保有足够的电力驱动能力。
可随着“大限”的日益临近,政策、成本和实用性都成了车企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于是乎,原本采用氢动力内燃机的7系乖乖换成了插电式混合动力;“不挑食”的volt不仅摇身一变成了velite5,连动力系统也回归了最常见的插混式;不仅如此,目前在国内能见到的新能源车,除了纯电动车之外,剩下的几乎都是最基本的插混式车型。
对于这些“政策车”而言,纯电的续航里程不必太长,自主品牌能拿到补贴就行,合资品牌能免费送牌就行。至于油耗更是不必担心,只要工信部不修改油耗测试办法,百公里能超过2L就算我输。
而为了能够应付相关政策,仅仅是推出几款新能源车那还远远不够。
根据2016年9月工信部公布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政府对在中国境内传统能源乘用车年产量或进口量大于5万辆的乘用车企业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的年度比例要求 。在2016和2017年度暂时不做考核;但在2018-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8%,10%和12%;2020 年以后的比例要求另行制定。
另外,2017年6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规定外商在华建立纯电动汽车整车产品合资企业时,可以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关于同一家外企最多只能有两个合资合作伙伴的要求。
在这样的政策之下,大众找江淮建立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之外的第三家合资公司、福特饥不择食与众泰建立合资公司、日产-雷诺联盟和东风再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也就很好理解了。任你世界500强、任你百年车企、任你产品再牛,如果不能满足政策对于新能源车生产数量的刚性要求,等着你的要么是巨额罚款,要么是卷铺盖滚蛋。
所以在时间如此紧迫的情况下,国外的巨头车企也来不及多挑了,能逮着一个就是一个吧。如果有必要的话,保时捷找众泰开家合资公司来卖新能源车也不是不可能的嘛。
愈发寂静的赛车运动
在很多人眼里,赛车运动也许只是土豪们的烧钱游戏,但实际上,赛车除了能给无数车迷带来高潮之外,更扮演着民用车技术试验田的重要角色。可在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下,如今的赛车运动也开始变得更加“安静”了。
就拿最顶级的赛车比赛F1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更多的是作为汽车技术的先驱者。即F1的赛车工程师为了让赛车跑的更快,会想尽一切办法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或规则的灰色地带研发新的技术。而一旦这些技术经受住了赛场的考验并且被证明真的有效,那么许多工程师会将这些技术带到民用车上。
但从2014年开始,F1的动力单元正式由之前的2.4L V8自吸改为1.6T V6 Hybrid,标志着这个星球上最不可一世的赛车运动也开始放低了姿态,变成市场需要什么技术,赛事规则就规定就采用什么技术,最后再由车队来对这些技术进行研发。
于是乎,自吸的嘶吼从此告别了围场,2万转的红线也就此成为历史,F1在压榨更多马力的同时也开始控制起了燃油消耗。没错,世界上最顶级的赛车比赛,居然开始注重油耗表现了。
而在其他赛场上,奥迪与保时捷这两大巨头也前后脚地宣布将会告别勒芒赛场;奔驰也于近期发声,将会在今年结束之后离开DTM德国房车大师赛。相信有朝一日人们盘点历史时会发现,2017年,只是传统汽车赛事没落的一个开始。
另外,这些汽车品牌也并非是退出赛车界,只是重新整合手头的资源以参与到电动车方程式Formula E的赛事当中。对,就是那个曾经各种被吐槽被不看好的FE、就是那个车手赛到一半得回P区换台赛车的FE、就是那个号称赛车比赛但自带消音特效的FE。
在未来几年当中,包括奥迪、奔驰和保时捷等汽车品牌都会先后投入此项赛事,再加上原本的捷豹、雷诺和雪铁龙DS,不论观赏性如何,至少在阵容上可以说是颇具规模了。
况且仔细想想,FE似乎也没有那么不堪?至少半夜看比赛的时候不用担心会吵到家人了。
还记得挺久之前,在满大街都是自吸引擎的时候,人们对涡轮增压总是视为珍宝,甚至于提到汽车改装,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加个涡轮。
而当排放法规日益严格之后,主机厂们只好开始大力推广涡轮增压发动机,此时回过味来的人们又开始疯狂追求自吸发动机。
倒不是说消费者有多作,他们所希望的只是能有足够的选择。无论是自吸也好、涡轮也罢,又或者混动也好、纯电也罢,只要消费者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车型,各种技术的百花齐放固然是好事一桩。
可目前的形势却是这样:单独把插混和纯电动车型拎出来看,其在用户体验上都算不上令人愉悦,更别提要和已经非常成熟的汽油车正面硬杠了。但偏偏在政策和财政的支持下,浑身都是bug的新能源车却将要革了汽油机的命。
所以你手里还有闲钱的话,再去买台汽油车吧,最好还是大排自吸的。汽油车的时代,说不定哪天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