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和日系车走强,车市两极分化加剧,因而座次变化显著。
2017年,对中国车市将是“洗牌之年”,仅以销量为观察维度,自主车企、日系车企、轿车车型等都可能在这一年遭遇王座移交。
在层次上介于车企和车型之间的品牌,它的销量排行榜次序同样被打乱,既有本田、吉利、传祺这样的得意者,也有现代、北汽等失落者。“选择性增长”成为车市主旋律之后,马太效应愈发显著。
德系在中国整体表现到底是好还是差?大众冠军位置还能否坐稳?如今势头凶猛的几大品牌,当前的速度还可以维持多久?
从LMC Automotive公司提供的榜单里,那些看上去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在深究市场者眼里,却起到了闻弦歌而知雅意的效果。
大众本田,海水火焰
翻开LMC Automotive前7个月中国市场乘用车品牌TOP20销量榜,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冠亚军——大众和本田。
按外资车企集团划分,通用汽车还可能将大众集团赶下在华销量冠军的宝座;按合资车企统计,上汽通用亦有概率击败南北大众;然而,按照单一品牌计算,大众在中国的领先地位已经写下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神话:
迄今唯一单月销量能破20万辆/年度销量能破200万、300万辆大关的品牌;
迄今唯一乘用车市场份额过10%的品牌;
自LMC Automotive根据乘联会和中汽协整理中国销量榜以来,从未将冠军宝座旁落的品牌……
不过,大众近两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表现却并不能让穆伦抑或海兹曼(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深感满意,2014年以来有多个月份在华销量开倒车,甚至2015全年销量罕见出现同比下降。只是从前7个月销量看,大众却是在真正复苏中。
由于自主品牌崛起夺走入门A级车份额等多方面因素,大众2017年在华开局不利,一直到前4个月累计销量都还只能勉强持平上面。但随着途昂、途观(参配、图片、询价) L等一批SUV上市并且销量爬坡,大众终于从5月开始了真正的复苏。到7月份,大众品牌国内销量已经回归到同比增长7%的水平,比乘用车大盘(按乘联会数据同比增长5.7%)情况还略好一筹,前7个月销量同比增长3%至1,710,748辆,今年大众品牌超过300万辆、大众集团超过400万辆可以算是板上钉钉了。
至于摘银的本田,从去年全年销量击败丰田开始,便凭借SUV和轿车双线发力,一路高奏凯歌。不可否认,一度在华被低估的本田,如今凭借强大的产品力以及深入人心的“工匠精神”形象,达到了应有的位置。2017年4月,本田首次夺得中国市场汽车品牌销量亚军,到7月份更是以777,398辆的累计销量坐稳了第二把交椅。
除去神话般的大众品牌,中国车市的亚军位置向来“城头变幻大王旗”。今年3月份还是长安排在第2,但随着4月调整库存的序幕拉开,长安甚至连自主冠军的地位都无法维持;倘若将镜头拉远一些,回到2016年全年,则这个位置属于别克,昂科威(参配、图片、询价) 、英朗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再遥远一些的2012年,当时的亚军现代将这个位置保持了很长时间,而本田那时只能排在第7位。
那大众本田这两大品牌能继续稳坐现在的位置么?
长期以来,大众和本田分别作为德系与日系的最典型代表(至少是之一)备受关注。如今它们的处境和态势,却存在截然相反的长短板,正如海水和火焰的反差。
大众集团全球有300多款车型,堪称最为庞大丰富的产品线,其中大众品牌占去大半。因此接下来大众还有相当多的牌可以往中国市场砸下去——刚刚发布的T-Roc将成为一汽-大众首款国产的大众品牌SUV;途昂有望派生五座/轿跑版;高尔夫(参配、图片、询价) 也将在不远的将来换新到第八代……但是,大众的问题在于,A级轿车的根基正在慢慢被侵蚀,而这恰恰是大众在体量上最为倚重的板块。7月份吉利帝豪零售销量击败了新桑塔纳(参配、图片、询价),宣告入门A级车不再是大众独大的天下。
与大众相比,本田则是根基越发扎实——十代思域(参配、图片、询价) 以出色的产品力与外观,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即便出现烧机油的故障也不影响总体形象;产品布局越发全面壮大,B级SUV细分市场斩获匪浅……但十代思域、新CR-V、缤智(参配、图片、询价) /XR-V都已经全部祭出,除了刚刚问世的九代雅阁(参配、图片、询价) ,本田接下来还有多少新牌可以打到中国市场?
在不断开拓新细分市场、奠定基础的过程中,本田或许将遭遇缺少足够走量车型可以崭新推出的尴尬;从疲软走向复苏,大众则面对入门车细分市场根基开始晃动的挑战。谁能发挥长处、解决短板,则将决定未来中国市场金银牌的落向。
自主合资,分化愈显
如果观察本次乘用车品牌销量排行榜,一大特点在于涨跌幅较为悬殊。前20名中,1-7月累计销量增幅最大者吉利,同比暴涨89%至622,303辆;传祺、奔驰、宝骏、本田、宝马均高于20%增速。而跌幅最大的现代同比跳水41%,北汽、五菱、福特均是两位数跌幅,还有因为跌出前20名的起亚同样滑坡严重。
倘若回顾一下这些品牌今年的运行作为,不难发现谁推出有诚意的好车,辅以相应的渠道网络力量,便能热卖。反过来,以老车拉皮号称新车、同堂销售挤压剩余价值,则是不够明智的打法。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是倘若再关联到研发技术实力、资金实力和企业文化等多重因素,则各家表现不一,于是造成了当前分化加剧的局面,强者恒强,弱者落马。
按照系别划分,自主品牌和日系车表现较为强势。
本次榜单上,销量前20位的乘用车排名里,中国自主品牌占去9个席位,接近一半;德系4家;日系美系均为3家;韩系1家,起亚跌到20名以外。笔者从2012年开始关注LMC中国车市品牌销量榜,很多年份里中国自主品牌仅有哈弗、长安两款能稳居前20名,如果能拿下5个席位便叫人心生豪气。成功把握SUV热潮赋予的机遇,让自主品牌迅速崛起。
从乘联会各细分市场各系别零售销量份额看,SUV已经占据整个狭义乘用车市场41%份额,其中自主品牌占据SUV销量的比重从2011年前后的36%一路攀升到2016年的58%,今年以来即便出现了大量廉价低质自主SUV“腰斩”,但份额仍在55%到60%之间浮动。
自主品牌中,表现上佳与成绩不足者,可谓判若云泥。拿今年前7个月销量排名对比2016年全年销量排名,提升最快的上升了11位,这是吉利,自主品牌;下跌最明显的掉落6位,这是北汽(北汽绅宝、北汽威旺等合计,东风类似,风神风行风度(参配、图片、询价) 等都合计),同样是自主品牌。
日系车的表现可以进一步证明中国市场的“两极分化”趋势。几年前日系在前20品牌里一般有4到5个席位,不过由于马自达增速不及自主抢眼,铃木更是因为新车投放不足而暴跌,如今只剩下日系三强能够继续稳居前20,但它们的排名都有所上升——真正诠释了什么是“日系三强”的内涵。
正因为多家品牌因自身的强弱受到市场洗牌,我们才能看到榜单上席位的变化与位次的更换如此令人昨舌。作为对比,轻型商用车品牌的销量排名便相对稳定,今年前7月累计销量,和2016年全年销量排名前10中,第1到第7位都保持不变。而这是由乘用车与商用车市场各自的特点所决定的。
随着市场之手以马太效应之名继续推进,车企与品牌势必在大浪淘沙中演绎出更多跌宕起伏。在残酷中暗含天机,于枯燥里蕴藏奥义,车市内涵无限(参配、图片、询价) ,非静心揣摩者所不能领悟,也的确非诚心耕耘者不能成功。